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8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久闻《曾国藩家书》的大名,却从未加入自己的读书清单。有时候,书和人一样,相遇也需要缘分,相知相伴更是上世修来的福气。
再想想,书籍或许是对人类而言最平等的存在了。“有教无类”,就看每个人如何去解读和利用书籍了。
20xx年是我的低谷年,不得不承认,这一年中,我经历了得到、失去,始终在患得患失之间徘徊,身体状况也并不理想。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幸运的是,去年我读了一些书,所谓福祸相依,也是这个意思吧。
回到《家书》,最初还有些误解,以为这是一本讲述曾家家规的书,因此,推测全书应该类似于《三字经》或《弟子规》多是一些劝诫的话语。拿到书稍作翻阅后,才发现《家书》其实是曾国藩与家人的书信往来。其实,单说“家书”一词,是知道含义的,可加了曾国藩三字,却忽略了他原本的含义了,之前的误解是我先入为主罢了。
下面以阅读理解的问答方式,总结下阅后感吧。
1、本书的文体
《家书》是曾国藩自青年至中年给家中长辈、兄弟乃至儿女所写书信的合集。
2、曾国藩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过什么样的遭遇?
曾国藩是一个聪明的勤奋者。于家庭,是一个尊敬长辈的孝者,是时刻牵挂兄弟姐妹的长者。于国家,是兢兢业业的忠者。于朋友,是个热心周到、愿意共同进步的陪伴者。
他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饱读诗书,但才华一般。他靠着持续学习的韧劲,逐渐得走出湖南,走向中央。
通过家书,我看到了,曾国藩在事业上,经历了年轻气盛时的步步高升,官至高位后,又跌入谷底,归家修养,蛰伏2年后,东山再起,得到了更高的官位,直到晚年得以善终。在家庭中,经历了祖父母、父母的离开,弟兄的成长与离开。
他时刻保持着谦虚的态度,在自己身处高位时,也不忘“居安思危”,时刻警惕着自己的行为。
他保持着每天学习的习惯,“积跬步,致千里”。
3、曾国藩是如何对待家人朋友?
《家书》中可一看到,曾国藩对祖父母、父母非常孝顺和尊敬。虽然自己做官,但家中大小事自己都关心,遇事也主动请长辈指点,不敢有不敬之处。
曾国藩对于兄弟的读书非常关心,总是分享自己的读书经验,指导弟弟们学习要专一,要有恒心。对于读书作文不是特别有慧根的弟弟,也教他们遵守孝道,在品德上做到位,也可以过好一生。
最让我佩服的是,曾国藩对于族人的关心和帮助。或许是他身居高位,有能力帮助族人远亲;或许正是他有这样的胸怀和智慧,促使他能越走越远。看到他的这种胸怀,让我我深感愧疚,深感自己的格局太小,一是能力不够,二是自己并没有这样的意识。
4、对于我的启发?
要做:勤、俭、孝
要戒:骄、奢、逸/惰
人生是条长路,每个人都会经历起起落落,时刻保持勤奋、谦卑,幸福自会来敲门。
以下是记录的文中一些有用的话。
1)古人云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孟子云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凡人做一事,便需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做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
3)勿戏言戏习。
4)书蔬鱼猪,一家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
5)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人败,离不得个逸字;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6)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
欲去惰字,总以早起为第一义。
7)养生的方法,大约有五个方面:一是睡眠饮食有规律,二是制怒,三是节欲,四是临睡洗脚,五是两餐饭后各走三千步。
相关文章: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2阅读背景:
曾国藩,“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白衣出身,27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太平天国运动时,组建湘军经多年鏖战攻灭太平天国。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曾国藩本人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国近代文化建设的开拓者。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一生勤学善思、克己修身、身体力行,是通过不断自我完善以达成个人成就的不二典范。他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什么这么多人推崇曾国藩?
一、曾国藩着实是个伟大的人,不仅做出过足以影响历史的贡献,更难得德行贵重,值得世人钦佩、效仿。
二、曾国藩留下了大量的文字作品记录自己的一生所得,并流传至今。使世人可以通过钻研作品去学习、效仿。
三、不同于其他国学作品,通篇都是提炼总结好了的结论性的艰深难解的“道”、“理”,曾国藩流传下来的大量日记、家书,由于不是学术作品,所以不仅有记录、讲述经世道理的部分,还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他得出道理、甚至践行道理的过程。因此参考、学习价值更高。
四、曾国藩在作品中也坦诚记录了自身的不足,以及与自身不足反复斗争的坎坷过程,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千古第一完人”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也会经历自我斗争时的意志不坚定、挣扎、挫败等。这使得研读他的作品,就好比去探索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自我完善变成伟人的过程,能带给每一个想要实现自我成长的读者一些正面激励。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合辑。
我读的版本是吉林文史出版社于16年出版的版本,全书据书信主体内容分为“修身”、“治学”、“齐家”、“为政”、“处世”、“治军”、“用人”、“师友”、“理财”和“养生”十个部分。按内容排版也有好处,但因为打乱了作品本身的时间顺序,所以在读到部分内容时会因缺失前后时间线而不明所以,加上部分注释稍嫌主观,所以我不太喜欢这个版本。至于选篇方面,我对曾的作品没有大量阅读基础,不敢妄评。
治学篇的第一篇《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有提及《曾国藩家书》的起源及存因:“予生平伦常中,惟兄弟一伦抱愧尤深。盖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教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嗣后我写诸弟信,总用此格纸,弟宜留存,每年装订成册。其中好处,万不可忽略看过。诸弟写信寄我,亦须用一色格纸,以便装订。”
< ……此处隐藏4214个字……最好的老师。而我的老师,一直以来都只有一个。缺少父爱的人,是永远不可能健康地成长,内心的缺失往往成为了日后精神或心理上地障碍。现在的我,可能真不如曾国藩那样,有着对“齐家”高尚的感情,孤独、寂寞、感性,都成为了我的一种代名词。但我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去改变,去善待每一天,去好好以“孝”待母亲,以“诚”待家人。我希望如今这个家,能够成为我在未来拼搏上最温馨的港湾。所以,我很感谢《曾国藩家书》,让我能够真正读懂家的含义,也让我能够认认真真静下心来,做好眼前的工作,努力成为“家”的支柱。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6因为最近对家庭教育很痴迷,所以见人就聊家庭教育。在一次上班路上,有幸与一位艺术学院老师同坐班车,聊起这个话题。他喜欢民国的人和事,喜欢中国古代那些关于家风的思想。一席话,让我感触很多,所以,班车开到学校以后,我立马去图书馆借了这本《曾国藩家书》,并把它列入我的读书清单中。
这本书一开始并不是我喜欢看的书,读起来比较生涩,没有白话文那么轻松,但是,静下来慢慢读,又觉得这些文字挺有味道,就像我们恩施人吃辣椒一样,一开始吃觉得辣,越吃越辣,越辣越想吃。
恩施人到江苏,吃什么都食之无味。我生在白话文的时代,所以不会对白话文食之无味,但也希望自己能读些古文,静下来,嚼一嚼,有味。
曾国藩在家书里写了很多叮嘱弟弟的话,受益之处太多,以后慢慢体会,慢慢梳理。对我目前感触最大的三点:
第一,“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我总想做很多事情,最后却是一事无成的感觉。放弃也是一种收获,专而后才会精。道理都明白,却很难做到。只能一点一点去改变。
20xx年我需要养成的几个习惯:1—3月,养成每周看一本书,写一篇300字以上读后感的习惯。4—6月,养成每天早上5点起床的习惯。7—9月,10—12月,待定(如果读者朋友有什么好的习惯,欢迎留言分享,我会认真考虑。)。
第二,“凡军行太速,气太锐,其中必有不整不齐之处,唯有一静字可以胜之。不出队,不喊呐,枪炮不能命中者不许乱放一声,稳住一二日,则大局已定。”
战火连天的时刻,静下来,就能定大局。这是何等的挑战?但是曾国藩做到了。这就是与众不同,这就是内心有力量!
再回想自己的经历,还有什么痛苦能比战场上的厮杀更猛烈?还有什么压力能比手握千军万马的性命、守住疆土更有压力?
这样一想,觉得自己的生活只有美好和不够努力了。想成为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必须还要具备沉稳,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三,“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个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我常年不在老家,从小到大,我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主,事情做好了,给父母报喜,事情搞砸了,自己默默鼓气。我一直都是报喜不报忧的人。
有一次和老公聊天,我很认可自己的这种做法,我问他怎么看?他说:“我觉得你很有主见,也很坚强。但如果以后我有个女儿,我还是希望她什么事都告诉我。”这句话,让我顿时泪流满面。
当我看到曾国藩家书中的那句“以烦琐为贵”,顿时感触很多,他希望了解更多家里的事情,不嫌繁琐。
也许每个父母都希望了解更多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父母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担心,不告知,才是最大的担心。
所以,我决定以后要加强与家人的沟通能力,让他们知道我也有不开心的时候,让他们看到我的喜怒哀乐,看到我的成长。
这本书,对于现代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只能慢慢读,但是特别值得细细品味。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7日前,在大班家长讲座上,西津小学汪宁老师的讲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内容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内涵,结合她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解读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从而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帮助孩子平稳过度。其中对家长的言传身教进行了风趣幽默又一语中的的讲评,指出了家长的引导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习惯的力量、品质的培养、身教胜过说教。
《曾国藩家书》中也指出:“至于担当大事、修身齐家全在明强二字”;“教儿女辈,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曾国藩出将入相被后世誉为“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在家书中有多篇涉及对家人的关怀备至、对晚辈子侄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从正面勉励督促子侄用功读书、谦逊做人。后代中出现了曾纪泽、曾广钧、曾宝荪、曾宪植这样著有成就的人物。如:“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惟愿诸弟发奋立志、念念有恒”、“教训厚被子地,以勤苦为体,谦逊为用”、“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家书主旨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读《曾国藩家书》,确实有实用价值。也对家长、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提供给孩子一个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重视孩子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培养,给予孩子健康的体魄、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真正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8一直很想拜读《曾国藩家书》,之前由于自己的懒惰也好,忙碌也好,让自己把这件一直很想做的事给落了下来。由于课程,也是因为兴趣。这段时间稍稍读了些许。《劝学》篇的内容有那么一些让我感触很深。
让我特别有感悟的话语出现在“劝学篇”里“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一信中: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看完此段,骤然屏息,冷冷静静又看两遍,再冷冷静静想想自己,感觉后背跟扎了不少各种尺寸的针头似的,一没留神就遭遇了传说中的如芒在刺。
其实“做事有恒”这个观点在劝学篇里的很多信件都有阐述,可以说是贯穿始终。比如:“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等等。
做事有恒心,专一,这些东西乍一看你会觉得都是老生常谈。但咱也可以好好想想,这些东西为啥那么老了,不同的人说了那么多遍了,但还是一代一代的人都在不断强调呢?
我从来不是一个有恒心的人,在漫漫二十多年的岁月里,我习惯于去尝试新鲜的东西,但是真正坚持下去的没几样,而且也不是自己百分百的心甘情愿,大多是因为外界所迫。
作为一个大学生,特别还是金院的学生,我们需要扎实熟练的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而这些东西正是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需要我们花时间,下苦功的,此时此刻,恒心、专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我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自我挑战。
最后用曾国藩的一段话勉励自己: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毫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我没有资格去评价曾国藩这个人,但是他书信中的文字却告诉我:做自己,坚持自己,用一颗坚持、专一的心去为自己描绘出一个灿烂的明天。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