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2 19:22:31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

这节公开课我自己做了精心的准备,按照课标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我们在集体备课后,决定抓住了“唯一的听众”对作者说的四段话,了解这个老人一直默默关怀、真诚的关爱作者,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让学生明白:默默的关怀,真诚地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成功。反思自己有一些好的做法,现总结如下:

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到小组内读议解决问题。能充分转变学生的角色,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自始至终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诵读和语感的培养。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读中悟情,使文中事活化、物活现。

其次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中,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创设了平等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思想得以解放、思维得以活跃、潜能得以发挥,不但学会了思考而且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习。

最后为了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组织学生在超文本上展开大胆合理想象,促进学生动脑、动手主动参与。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展示了才华,还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塑造了孩子完美的人格。

当然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对文中重点的语句还是没有深挖,学生还是理解得不够。喜欢重复学生的答案,朗读训练还要进一步加强等等。我会虚心接受领导和老师对我的批评指正,不断努力改正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2

《唯一的听众》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而这篇文章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而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通过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因此,在学习课文时,着重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教学中我以读画想问和讨论相结合,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努力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得到提高。在揭题以后,要求他们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学习老教授的言行时,通过“读--画—想—交流”,我想,学生的自主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该在这些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以培养和提高。教学中我着力要求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学生在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我”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从而较为清楚地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给“我”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深藏在她的话语中,每句话的内容都是有指向性的,都是针对“我”不同情况而讲的,所以在教学中深入理解老人说的话就成为了这节课的重点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读—悟结合来明白这些问题,在明白了老人的话意后,再师生共读来进一步感悟课文中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读中感悟老人四次说的话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正是在老人的帮助下“我”的琴声,“我”的心情才会产生那么大的变化。

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这眼神伴随着“我”的琴技发生了变化,正是看到“我”的进步,老人的欣赏的神态也就随之改变,这种不露声色的细节若没有引导学生去注意,学生是比较难找到的。经过我这么一点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教学中我设计从老人的眼神中学生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心、帮助、鼓励,老人此时留给学生将是更深刻的更难以磨灭的印象,在他们的感知系统中已经领悟到老人的心。所以学生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在这次磨课中,我针对听课老师提出的问题,一次次修改教案,尽力去完善课堂语言、教态。在一次次的修改教案,一次次出现的课堂生成问题中不断总结和反思。纵观本堂课的教学,还有不少遗憾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在教学时放手还不够,没有把课堂交给学生一堂课下来,导语、过渡语、课堂提问、评价语等,几乎都是自己在唱独角戏,同时六年级后发现每个班的孩子都不爱积极发言,我觉得这四节课上的我好被动,好尴尬。

二、抓住重点,不面面俱到。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要想在课堂上在抓住所有的精彩点是不可能的。要明确本课的重点是什么。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算是一堂好课。第一堂课的教学容量比较大,各环节不够深入。这就是舍不得删减惹得祸,文章的重点句子是很多,挖掘的内容也很多,但我们不能把重点都塞在一堂课中。要合理分配,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今后还要充分利用一类课文的写作方法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一课一得,学有所获。

三、表扬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随时观察学生,大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准确及时的表扬,方能活跃课堂气氛,方能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

四、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既要努力实现“预设生成”,又要善于捕捉教学时机,锁定教学中新的有价值的生成——“非预设生成”,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生命力。只有课前教师的精心预设,才能出现课堂上精彩的生成。

特级教师黄爱华曾说:“磨课、磨人”,经历了磨课的过程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磨课、磨人的味道。我在一次次的试教过程中磨教学环节、磨每个细节、磨我该说的每一句话…在这样的“磨砺” 中,我觉得上好一堂课真是不容易。

四节课下来,真是感觉问题多多,这都需要我在以后的常态课上不断地磨炼。也恳请各位同仁能毫无保留,多提宝贵意见。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3

选择这篇课文,首先是被课文内容所感动。文中的老妇人对青年人的帮助不正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应该学习的教育之道吗?《唯一的听众》讲了一位音乐学院的老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故意装聋对一个琴艺糟糕、差点丧失自信的青年人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他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

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通 ……此处隐藏17321个字……谈得不够,于是,我让学生想想我成功的原因仅仅在于老人的鼓励和帮助吗?将学生的学习引导对我刻苦努力练习琴技上来。在此基础上,我总结到:“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提升情感,明确关爱主题。

(五)力求让学生在想象中领悟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展开想象,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六)德育实施润物无声

本课的德育实施点很多,如:老人的平易近人,体贴入微,我的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等等,但是统观起来就是两个字——关爱,所以,在课的实施过程中,我每一次的小结都照顾到双方人物的感受,并在小结中提升情感,板书中体现出来。

虽有这些可喜的火花,但是纵观本堂课的教学,还是有不少遗憾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 朗读的量还不够,朗读的质还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二)感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

十、再教设计:

如果再讲这篇课文,我将重新安排。

(一)以一个大问题总领全文:文中的老妇人是怎样一个人?文中哪里让你感动?让学生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来感受。汇报时让学生尽情的表达,抓住一点带动一个面,即将语言描写与神态描写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谈,让多生分析,说透,这样一处一处的分析。最后教师总结时分别从语言和神态入手。体会欣赏和鼓励是小伙子刻苦练琴的巨大精神力量。希望同学们多欣赏别人,鼓励别人。关爱别人。

(二)体会情感后,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升华情感。体会小伙子知道真相后的感激与敬佩之情。

(三)教育学生做一个“与人玫瑰,送人关爱”的人。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

《唯一的听众》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而这篇文章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在教学时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学之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可谈:

一、本节课较为成功之处。

1、音乐导入揭示课题、质疑,这一形式比较亲切自然。

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开始新的学习。根据课题的特点,我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比较自然的进入课堂,由学生是听众而引出课题。由学生对课题质疑,一方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质疑课题来进行阅读的方法训练。

2、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目标落实比较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自主学习作批注,而后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进行深入品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引导学生抓住老妇人讲话的内容再联系课文内容揣摩老妇人为什么讲这些话,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我”听了老人的话以后又有何心理变化及行为变化,从而感悟老妇人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帮助我、鼓励我、使我重树自信心。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3、注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内化情感。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自始至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在读中感悟,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这六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配乐读渲染气氛;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最后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这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既给了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又给了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4、将写作教学贯穿于课堂,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

教学中组织学生自由读首尾两自然段,思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明确对比的写法,师生合作的引读法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对比写法的作用。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重点赏析第二句,学习借景抒情写作手法。教师用课件播放优美灵动的背景音乐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欣赏。同时,教师通过音调的变化有感情读(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支悠悠的小令。” )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这时告诉学生这就“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充分表达了“我”暗自窃喜的心情,并鼓励同学们以后写作多多使用。学以致用,将写作教学贯穿于课堂,贯穿于阅读,贯穿于体验。

二、本节课不足之处。

1、在整体感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教师只是提问“唯一的听众”在课文中是指谁?没有很好的深入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应该把问题抓住,顺势引出“唯一的听众对我有什么影响呢?”这样就使下面的教学流程更加自然顺畅。

2、整节课,尽管采用的是较新的教学模式,但主流仍是师生的对话。我现在追求的课堂是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评价(互动),必要的时候,我再出场。要想实现这样的课堂,有待我和孩子们一起去努力,一起去寻路。

3、课堂上的捆绑式评价语太少。我时时告自己,不要吝啬自己的评价,也不要让学生吝啬他对同伴的评价,但实施起来,就出现了问题。

三、引发的思考。

1、针对这节课而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吗?应不应该把老人的语言、神态与我的心理变化放到一节课上来解决,今天的课堂告诉我这样显然是内容太多了,但不放到一堂课上就感觉不是一个整体。或者是把表达方法的落实与训练放到第三课时来完成可以吗?好不好?

2、第二课时都应该干些什么?高效课堂应高在哪?

3、通过上课感觉出来学生不会阅读文本,不会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老师提出问题不知从何入手来解决,没有任何方法。这一现状正是导致学生阅读水平低下、作文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因此我在想我的语文课该怎样上,每一节课都该给学生些什么?

4、教师的基本功对于上好一节语文课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细节的处理,导语的设计、过渡语的衔接、阶段的小结等等。因此我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多读书,多学习,博采众长。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