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1上周一和上周四、周五我对《秋天的怀念》一课进行了三次教学,第一次和第二次是在我校进行,并进行了录课,第三次是借助我市组织的工会优质课,我将这一课带到济水一中的录播室进行授课。三次都采用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篇记叙文是表达感人至深的人间亲情——母子情的。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在课堂上安排巧妙、讲解到位深入,学生一定会有多方面的收获。果然不出我的预设,三次授课分别有不同的得失。
第一次我采用八年级一班的学生,在这个班,父母在外常年打工、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三分之一以上。这些学生在物质生活方面,吃穿都捡好的;精神方面,由于缺少严格的教育和亲情的熏陶,各方面表现颇为懒散,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得漠不关心。这篇课文,正是不错的正面教育素材,我决心好好利用,除了学知识技能外,最大限度地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所以在这次教学中,我就采用以读为教学主线,让学生体会读、跟随视频读,自己有感而悟读等方式,紧抓文本中的词、句,和人物的描写。学生的情感马上呈现,很多学生再读到“我们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儿活…”,“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还未成年的女儿”时禁不住潸然泪下。虽然这次教学中,由于读的时间较长,在文字赏析一个环节比较仓促,而且练笔环节没有完成。
第二次采用的是我校八二班的学生,这次我将教学过程前移。由于本班学生对课文主旨把握的比较准确,因此在此班上课,我重点让学生进行词、句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赏析,把握“我对母亲的愧疚和怀念,以及母亲对我的理解、呵护、关爱。在这次教学中,美中不足的是朗读和赏析分开进行,还是浪费了近5分钟的时间,造成后边练笔展示的时间不多。
第三次,在借鉴前面两次不足的基础上,()我上课直奔主题,将课堂按三步走的方式进行。第一就是概括理解,把握文章主旨;第二就是朗读赏析,悟读品味,交流;第三就是写法运用,由课上到课外,练笔交流训练。本节课效果还算不错。
纵观三次教学,我夫每次都指导了学生的朗读,在正确、流畅的基础上,我圈定了描写母爱伟大的几个段落,要他们反复诵读。先进入母亲角色,体会对残疾儿子的浓浓爱意;再转入儿子身份,感受在失去母亲后的深深忏悔。最后,我选定了几个朗读好的学生,进行当堂表演,力求读出人物的语调、感情,并结合“父母为我做了什么”、“我为父母做了什么”和“谁付出的更多、却得到的更少”三个话题,进行思考讨论。在讨论中,我感觉是学生体会到了,也一定有所感悟,但出于害羞、不善于在师生面前说这类“肉麻”的话等原因,都缄口不语,若有所思。所以,我让学生写成妈妈关爱自己的片段,在文字中尽情地表达,学生都有较好的表现。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2文中母亲自己重病缠身却隐瞒病情,无微不至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用深深的爱温暖儿子绝望的心,用深深的嘱托帮儿子重新鼓起生活的风帆。我也是母亲,我能体会当母亲应对这残酷的事实,心里是如何的疼痛。可不管命运是如何的曲折,还是要勇敢地应对生活。文中作者透过细节细写,往往就是那么几个小小的字眼儿,却触动了我们情感深处最脆弱的那根弦。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让学生在读中受感染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但饱含深情。我在课前先让学生对史铁生以及和他的母亲的经历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在课堂上让学生读的时候就很安静,我让他们能有感情地阅读,说明他们看懂了别人的苦难。
情感铺垫之后,我继续情感的感染,我慢慢地、带着深厚地情感读了这篇课文,这时课堂上,学生听得很专注。在我营造的这样的课堂气氛之中,我和学生开始了交流,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读读。
2.让学生在说中得感悟
开始读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划出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句或段,并要小组间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汇报:有的学生说最喜欢第一自然段,因为“我”因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对一切完美的东西都失去信心,砸东西,但是妈妈却忍受了这一切,她不但没有怪“我”还等“我”恢复时说要带“我”去北海看花。
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第二自然段,因为那里写出妈妈再一次的要带“我”去北海看花,几乎是在央求“我”,妈妈之所以央求“我”是为了让“我”开心呀!有的同学说,我最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因为,妈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我明白妈妈的话,懂得珍惜生命和妹妹一齐应对生活的困难,勇敢的活下去。也有的同学说,喜欢文中的五、六两个自然段,因为那里讲了“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说明妈妈有病,且因为过度的操劳,病已十分严重了,却还是不告诉儿女,这不都是为了我们儿女吗?
还有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也正体现妈妈在生命垂危时还挂念着自己的儿女该怎样办,根本都没思考自己,这就是母爱,无私而又伟大的爱。在此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都说出来。
3.让学生在思中受熏陶
最后一段话学生理解很深刻。我让学生先读,看看能想到什么,学生说到作者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提问:“我为什么此刻懂得了母亲的话?我是怎样懂得的?”我引导学生再读此段联系前句体会,有了效果。
有学生说:“菊花开得那么生机勃勃,母亲想让我看到菊花也能燃起生活的期望。”还有学生说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都能开得那么绚烂,母亲也想让儿子明白我们人也多种多样,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说得太好了,说实话我都没想到这儿。我又提问:“文中最后一个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有哪些意思没有表达出来而用省略号代替了?把你想到的写在省略号的地方.”学生陷入沉思,里面有对母亲的思念、愧疚之情。
当然,教学中某些地方还存有不足,如对母爱的感受,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却不能概括时,教师的引导还不够,没有善于捕捉学生的语言来追问,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随机应变,循循善诱,以到达更好的效果。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3在课前预设了一个问题“妈妈的病到了什么田地?”可这天提的时机没掌握好,提早了。就应在学生说完“从哪能够看出母亲的良苦用心?”这个中心问题后提出来。学生当时只谈了前三段,没有说到母亲临终的嘱托,从母亲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中也能够看出母亲的良苦用心,母亲至死想的都是两个孩子!我应引导学生先谈到这儿,再来说妈妈的病。
最后一段话学生理解深刻。我让学生先读,看看能想到什么,学生说到作者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提问:“我为什么此刻懂得了母亲的话?我是怎样懂得的?”我引导学生再读 ……此处隐藏9204个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抓住母亲的对话、动作、神态这些细节的刻画,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并在最后让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对母亲真情述说,进一步感悟母爱的伟大,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14《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而无私的母爱。
在教学中,我除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潜力外。还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和情感培养,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理解文中的重点句段所表达的含义,然后对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段各抒己见。在课堂上,我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吐露心声,让他们无拘无束的说。下面是我在上《秋天的怀念》这课时设计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画一画:
文中使自己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勾画出来,并让学生抓住作者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述,“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体会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抓住作者对母亲语言的描述“咱娘儿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二、说一说:
文中自己最感动的句或段落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例如《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感人之处有许多,我让学生说自己最喜欢之处。
这时,有的学生说最喜欢第一自然段,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第二自然段,有的学生说喜欢文中的五、六两个自然段,还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等等。然后我把学生各自喜欢的段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说出是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使自己感动,只要他们说出来的感受是真实的都行。
同时,有的同学对以上同学的看法会有不同看法,能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说出来,感染其他没有发觉的学生。
如:《秋天的怀念》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位同学说,在妈妈离开后的日子,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时,我觉得作者写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这就正如她的母亲对子女那种纯洁高尚,无私的感人挚深的母爱,也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听了这个学生的独到的见解,我很震惊,学生却从读文中感受到了,这也许就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所寄托的感情吧!
三、议一议:
让学生透过母亲为儿子所作的小事进行讨论: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潜力和语言表达潜力。再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母亲的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学生自由表达,这一过程使学生母亲对儿子那片真情,那份伟大无私的母爱再现学生心中。
最后教师说:“又是一个深秋或清明节,假如你是作者‘我’,在‘母亲’的坟前,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纷纷演说,真情流露,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本堂课教学,我个人认为有满意之处和不足之处:
一、满意之处
1、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己自由地解读文本,课堂上呈现出“我要阅读”的主体兴奋状态,令人欣慰。
2、全班学生真正沉浸于文本,进行了一次文本细读,而且读出了文本中蕴含的人物思想、情感,与文本、作者进行了较深入的对话。
3、学生有些解读超出了我的预见,生成点较多。
4、本课着眼点在于:
(1)读出文本背后“空白、沉默、隐匿的东西”。
(2)学习“文本细读”的解读方法。
(3)感悟、体验母爱的无私、博大、宽容、含蓄。后两个资料在这节课上完整呈现。
二、不足之处:
1、从课的完整性上看,结尾时对“秋天的怀念”的题旨分析略显不足,当然,如果留待下节课分析还是能够的。
2、生生间的对话还不够,虽然也有生生间的正面交锋,但限于时间,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否则生成点会更多,也许更精彩。
3、当教学中遇到学生的生成影响教师的教学预设的时间、节奏和资料完成时,教师就应怎样办的问题。这节课里也有几处学生的生成颇有意思,但我顾虑时间不够,中止了学生的发挥,虽觉得有理由,但仍觉遗憾。
以上为本课的教学反思,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15《秋天的怀念》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散文名篇,这是作家用凝重的情感笔触,用深邃的人生思考凝练成的感人文字,真人、真事、真情感。作家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中诠释着母爱的真谛,正是这份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才让儿子在以后的不完满人生里勇敢而坚强地活了下去。
今天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我从教材特点、学生年段特点出发进行设计。在教学中,着力体现以下的设计理念:
1.凸显语文的学科特点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的根应该深深地扎在语言文字里。为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文、解字、品词、析句,等等类似的设计都意在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披文入情。这样的设计让课堂处处充满语文因素,让学生充分地获得丰富的语文素养。在这样的语文学习实践中,学生获得了人文情感的熏陶与濡染,实现了作者、编者、教者、学生的“四心”交融。
2、立足课文的整体,强化各领域的整合,达成识字、阅读、表达等的综合效益。高年段的识字教学应有别于低、中年段。生字“瘫痪、捶”等的教学体现了由字理识字至字理析词再到字理阅读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汉字的音、形、义与具体的语言环境,与鲜活的语言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学生对字词的整体感悟能力,并为学生进一步潜心会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指导学生练字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就是教师写字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要严谨,以身示范。这节课我从课题的书写到难字的指导书写,都做到了用心、细心、悉心。我想一个语文教师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持之以恒。
4、重视学法指导,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新课程强调,在使用教材时要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我认为阅读课中的每篇课文,都是我们利用它进行学法指导,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培养语感的一个凭借。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各项语文能力的训练。
首先我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然后我让学生运用前后联系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再次我还教给学生用抓中心事件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等。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前准备再充分,但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由于教师声音太小,有时本该有激情的地方教师没能调动感染
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教学的高潮没能达到。
2、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时,评价语不够真诚、针对性不强。不能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导致学生参与面不广。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提高自己专业素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