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说课稿

时间:2024-05-22 19:35:42
《大禹治水》说课稿

《大禹治水》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禹治水》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禹治水》说课稿1

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本课讲述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事。通过本课的阅读让学生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体会大禹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

本课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洪水泛滥的景象,点明大禹治水的原因。第2、3、4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经过。第5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结果。本课分两课时完成。这节课介绍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利用学过的方法独立自主的识字,读准字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深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重为、难点:

1识字方面:掌握“婚、鲧”的字音,“禹、塌、牲”的字形。理解“倒塌、淹没”等词的意思。

2内容方面:抓住“淹没、倒塌、冲毁”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文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教学方法与理念:

一、明确主题,养成习惯。

对于当今社会都是独生子女的现象,从小培养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出示本单元主题:奉献。(师)你能按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奉献吗?(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师)唐.李商隐曾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蚷成灰泪始干。”中华民族从远古至今就有许多具有奉献精神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

二、了解人物,进入课题。

由于时代背景和人物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因而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禹的资料不仅有效地开发了课本资源,而且也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体现的精神做了准备。(出示大禹头像)(师)同学们课前收集了许多大禹的资料,一定对大禹有了一些了解,谁愿意介绍给大家?(学生汇报,教师出示电脑)(师)关于大禹提传说有许多许多,我们要学习的是广为流传的一篇《大禹治水》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和教师一起来书空“禹”字。(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那就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

三、初读课文,独立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名读课文,全班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婚、鲧”的字音。在听读中纠正字音,培养合作精神。在独立识字中产生成就感。(师)课文中又来了一些“朋友”,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3出示生词。学生掌握了一些独立识字的方法,本着《大纲》中识字教学应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如:“息壤”的意思;“塌、牲”的字形结构;“叮嘱”的近义词;“拄”有几个兄弟?

4(师)让我们和这些“朋友”一起回到课文中再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四、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思考: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这里我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学生重点抓住“倒塌、淹没”等词来体会。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地址是:www.5ykj.com

2叶圣陶:“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此时你置身其中有什么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去体会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有感情朗读课文,升华情感。(师)你们真正领悟到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谁愿意带着你的感悟再来读一读课文?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读课文。

五、交代学习内容,明确下节目标。

(师)面对这灾难,人们多么渴望有人能把这洪水治服。见到人们受苦,鲧、禹父子站了出来,他们是怎样把洪水治服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大 禹 治 水

上 古 英 雄 洪 水 泛 滥

《大禹治水》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内的一篇课文,纵观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歌颂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质。《大禹治水》这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把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放在二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我想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

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

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二、说学情

由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多数生活条件优越,受到家长的宠爱,较缺乏“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思想,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生活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古代传说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难在学生心中树立,这是时代的局限。为此,我力求在第一课时就让“大禹”的伟大形象在学生心中确立,怎么办呢?利用多媒体,要学生从一开始就牢记“大禹”的名字,并用书上的插图作为幻灯片的背景,让大禹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两个多音字,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写好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我发现本课就有好几处想象的训练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本课在写作上很有特点。除了首尾段对比,突出重点之外,数量词的运用对突出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明显。

总之,想让学生在轻松、竞争的氛围中学习新知,陶冶情操。

《大禹治水》说课稿3

最近又听了一些教师的语文课,这一轮课中,一些年轻教 ……此处隐藏17353个字……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圈出数量词“九条、九座” ,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亚里斯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其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一“空白”,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像表达出来。这段内容的教学,主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看一串数字: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这里我先和学生一起算了一笔账,一年365天,13 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中,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

假如你是他的妻子或家人,你又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 年没见他回过家, 你又会怎么想?假如你是大禹,初次路过家门时会想些什么?第二次,第三次呢?十多年来都不曾见过自己的儿子,大禹是狠心的父亲吗?一连串的追问,典型场景的渲染,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一次次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激发起表达的欲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交流中内化语言,发展思维,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达到入境、动情、达理。

③总结延伸 激发感情

课文第四小节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这段的教学,我抓住关键词“代代相传”。首先、我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插图,同时再次与压题画洪水泛滥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禹的功劳。这时,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最后,老师总结:“像大禹这样,一心为人民办好事,才是真正的英雄!大家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你愿意把这治水英雄的故事传下去吗?回家把这个故事告诉给父母听,或者弟弟妹妹听。如此激情,大禹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高大形象就此已经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中。

④留疑感悟

课文学完了,我留下疑问为什么课文开头叫禹,课文最后又叫大禹呢?从标题入手从标题结束本课,同时也作为本课的作业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数量词的捕捉联系了学生的三次想象。第一次是在大禹决心治水时,第二次是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第三次是在大禹治水成功以后。三次想象一脉相承,不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加深了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爱他人、爱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尚道德品质教育。

《大禹治水》说课稿12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引入新课并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等等,然后通过引读的方式指导了第一节的朗读,突出抓住“无家可归”,以及“滔滔”这两个词,充分感知滔滔的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接下来,我跳过二、三自然段,直接讲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洪水被制服后老百姓喜悦的心情,与第一自然段形成巨大的反差。

接着又抓住“安定”这个词,让学生来讲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安定的生活,从而与第一自然段的“无家可归”形成鲜明的对比。又问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人们把大禹称为“伟大英雄”。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最后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高兴吗?(高兴)那么你们高兴吗?孩子兴奋地说:“高兴”。我就紧跟着让学生高兴地读这一段。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安排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中我首先提问了“大禹为治理洪水做了哪些事呢?”学生积极交流并提出1是查看了水流和地形2是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了九座大山。然后分句指导朗读,在朗读过程中适时地点出表现大禹治水辛苦的词“走遍”、“吃尽”、“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细细体会大禹治水的辛苦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第二环节我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遇到哪些困难?吃了哪些苦?这个问题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沙锅内帮助学生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学生情不自禁的说了很多困难和艰辛。

第三自然段讲的是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文中的“13年”、“三次路过家门”、“一次都没有进去”、“儿子十多岁了”这些数字都充分说明大禹为治理洪水舍己的精神。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感悟文中数字的精妙。

最后启发学生想象,大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自己的爸爸,他的心情会怎样?面对儿子的伤心,妈妈又会怎样安慰他呢?

通过学生各种不同的表述,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而且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顺势又推了一把,难道大禹不关心自己的家人吗,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大禹真是一位伟大英雄啊!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四、升华情感,情中悟理

讲完二、三自然段后,我又回到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表演重温老百姓对大禹的感激之情。“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感。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我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不仅再次提升了大禹在学生心目中的伟大形象,而且让大禹这种勇敢顽强、一心为民的精神在学生心中永久沉淀!

最后拓展部分,我又让学生广泛收集资料,找一找历史上还有哪些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让这种精神世界的教育得以延续。

《《大禹治水》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